一、安装前准备
1.确认介质与工况
-根据现场环境选择防护等级(IP65防水防尘设计,适用于户外或潮湿环境)。
-若现场存在爆炸风险,需确认设备是否支持防爆功能(EC5100未明确提及防爆设计,需额外确认)。
2.检查设备完整性
-核对设备型号(EC5100)、配件清单(如传感器、电缆、固定支架等)。
-检查外观是否完好,无破损或松动部件。
3.准备安装工具
-通用工具:扳手、螺丝刀、水平仪。
-特殊工具:若需开孔安装,需准备开孔器(开孔尺寸138×138mm)。
-防护装备:手套、护目镜、防腐蚀服(氨水具有刺激性)。
二、安装位置选择
1.管道安装要求
-液位高度:确保管道内液位始终高于传感器较低感应位置(通常需高于400mm,避免感应偏差)。
-流速控制:若流速过快,需安装三通减速装置或减速阀,防止液体冲击损坏传感器。
-方向要求:液体应从传感器下方进入管道,或从上方流入,避免从中间进入导致测量不稳定。
-缓冲距离:管道阀门或弯头部分需预留至少30cm液体缓冲距离。
2.罐体安装要求
-无需特殊加工,直接安装于罐体侧面或底部,确保传感器全浸入液体。
-避免安装在罐体死角或沉积物堆积区域,防止测量误差。
3.环境要求
-温度范围:工作温度0℃~60℃,避免恶劣高温或低温环境。
-防腐蚀措施:若现场有腐蚀性气体或液体,需对设备外壳进行额外防护(如涂覆防腐涂层)。
-防雷接地:户外安装时,需做好引地装置,防止雷击损坏设备。
三、安装步骤
1.固定安装支架
-根据安装方式(管道/罐体)选择固定支架,使用螺栓或卡箍将支架牢固固定。
-使用水平仪调整支架水平度,确保传感器垂直安装。
2.连接传感器与管道/罐体
-管道安装:
-使用法兰连接传感器与管道,确保法兰配对尺寸匹配(如ZG1"标准接口)。
-紧固法兰螺栓时,按对角线顺序逐步拧紧,避免漏液。
-罐体安装:
-直接将传感器插入罐体预留孔,使用密封圈或焊接方式固定,防止渗漏。
3.电气连接
-电源输入:
-AC220V±22V或DC24V可选,根据现场电源类型选择。
-接线时确保正负极正确连接,避免短路。
-信号输出:
-4~20mA电流输出或RS485/232通讯接口,根据控制系统要求选择。
-若需接二次表显示,将24V"+"接密度计"+"极,电流信号"+"接密度计"-"极,并在二次表上短接24V"-"和电流信号端子"-"。
4.接地与防护
-将EC5100工业在线氨水浓度计接地端子与现场接地系统连接,确保接地电阻≤4Ω。
-若现场有腐蚀性液体,对电缆接头进行防水处理(如使用防水接头或热缩管)。
四、调试与校准
1.通电检查
-接通电源后,观察LCD显示屏是否正常启动,显示浓度值、温度、时间等信息。
-检查电流输出信号是否稳定(4~20mA对应浓度0%~25%)。
2.零点校准
-将传感器浸入纯水(浓度0%),按校准键进入零点校准模式。
-等待显示屏稳定后,确认零点值是否准确(通常应接近0%)。
3.量程校准
-使用已知浓度的氨水标准溶液(如10%NH₃·H₂O),将传感器浸入溶液中。
-按校准键进入量程校准模式,输入标准溶液浓度值,等待显示屏稳定后确认量程值。
4.温度补偿设置
-进入设备菜单,设置自动温度补偿范围(0-99.9℃)。
-使用温度计验证设备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是否一致(精度±0.1℃)。

五、验收与运行
1.功能测试
-模拟浓度变化(如注入高浓度氨水),观察设备是否及时响应并显示正确值。
-检查继电器输出功能(高低点报警、滞后设定),确认报警信号是否正常触发。
2.数据通讯测试
-通过RS485/232接口连接计算机,验证数据是否能稳定传输至监控系统。
-检查数据记录功能,确认设备是否能自动存储历史数据并生成报告。
3.防护等级验证
-模拟防水防尘场景(如喷水测试),检查设备外壳是否渗水或积尘。
-验证IP65防护等级是否达标。
六、安全注意事项
1.个人防护
-安装时佩戴手套、护目镜、防腐蚀服,避免氨水接触皮肤或眼睛。
-若不慎接触氨水,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,并就医。
2.操作规范
-严禁带电插拔电缆或传感器,防止电击或设备损坏。
-拆卸传感器清洗时,轻拿轻放,避免膜片碰撞或损坏。
3.环境限制
-禁止在高压(>5MPa)或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(除非设备明确支持防爆)。
-避免设备长期暴露在阳光直射或高温环境中,防止元件老化。
七、维护与保养
1.定期清洁
-每季度清洁传感器表面,去除附着物(如污垢、藻类),使用软布擦拭,避免刮伤膜片。
-检查电缆接头是否松动或腐蚀,及时紧固或更换。
2.校准周期
-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零点与量程校准,确保测量精度。
-若现场工况复杂(如浓度波动大、温度变化频繁),可缩短校准周期至3个月。
3.备件管理
-储备常用备件(如传感器、密封圈、电缆),确保故障时能快速更换。
-定期检查备件有效期,避免使用过期或损坏的备件。